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包括外壳、充电器、控制模块、定位标识区、电源线、应急充电线及红外通讯模块;所述充电电极、定位标识区及红外通讯模块设置在外壳上;所述充电电极通过充电线连接于充电器;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连接线连接于充电电极、充电器及红外通讯模块;所述应急充电线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器,另一端设有应急充电插接口;所述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模块,另一端设有与应急充电线上的应急充电插接口对应的电源插接口;所述应急充电插接口与电源插接口可拆卸连接。无需另外准备其他充电线为机器人进行应急充电,使用方便,同时避免应急充电线丢失的隐患。
公开号:CN214337623U
申请号:CN202120500707.4U
申请日:2021-03-0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肖建辉;陈文强;钟猛龙;何聪;陈仕捷;刘洋;黄旭
申请人:Fujian Hante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2J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
[n0002] 目前市面上具备自动充电功能的机器人配套的充电桩多采用外置应急充电线,正常工作时通过充电桩上的充电电极与机器上的充电电极对接进行充电。而当发生充电桩充电电极故障或车辆自动充电功能故障等需要采用应急充电的情况时,充电方案改为由充电桩配套的应急充电线连接充电桩的应急充电口和机器人的应急充电口进行充电。而若应急充电线不使用时不连接在充电桩上,需要专门提供地方储存,存在丢失隐患,而当需要充电桩为机器人进行应急充电时,需要先找到应急充电线才可以进行应急充电。
[n0003]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解决现有的充电桩的应急充电线需要专门地方储存,查找不方便的问题。
[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包括外壳、充电器、控制模块、、充电电极、定位标识区、电源线、应急充电线及红外通讯模块;
[n0005] 所述充电电极、定位标识区及红外通讯模块设置在外壳上;
[n0006] 所述充电电极通过充电线连接于充电器;
[n0007]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连接线连接于充电电极、充电器及红外通讯模块;
[n0008] 所述应急充电线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器,另一端设有应急充电插接口;
[n0009] 所述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模块,另一端设有与应急充电线上的应急充电插接口对应的电源插接口;
[n0010] 所述应急充电插接口与电源插接口可拆卸连接。
[n0011] 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上设有应急充电开槽,所述应急充电线的应急充电插接口及电源线的电源插接口均设置在应急充电开槽内。
[n0012] 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源线上的电源插接口固定设置在应急充电开槽内的侧壁上。
[n0013] 进一步优化,所述应急充电开槽上设有槽门。
[n0014] 进一步优化,所述红外通讯模块设置在充电电极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n0015] 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标识区为两个以上。
[n0016]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当正常为机器人进行充电时,应急充点电通过应急充电插接口与电源线的电源插接口进行连接,充电器为控制模块供电,机器人通过定位识别区进行对充电桩进行定位,然后到达到充电桩的位置,充电桩上的控制模块通过红外通讯模块与机器人进行红外通讯,判断机器人是否对其外壳上的充电电极,当判断对齐后,控制模块控制充电器为充电电极供电,进而为机器人进行充电;而当充电桩需要为机器人进行应急充电时,只需要将应充电线的应急充电插接口与电源线的电源插接口断开,将应急充电线的应急充电插接口插入机器人的应急充电口,此时充电进入应急充电模式,通过应急充电线为机器人直接供电,而当为机器人应急充电完成后,将应急充电线的应急充电插接口重新连接于电源线的电源插接口,使得充电桩可以进行正常通电。无需另外准备其他充电线为机器人进行应急充电,使用方便,同时避免应急充电线丢失的隐患。
[n0017]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n0018] 附图标记说明:
[n0019] 110、外壳;
[n0020] 111、应急充电开槽
[n0021] 120、充电器;
[n0022] 130、控制模块;
[n0023] 140、充电电极;
[n0024] 150、定位标识区;
[n0025] 160、电源线;
[n0026] 161、电源插接口;
[n0027] 170、应急充电线;
[n0028] 171、应急充电插接口;
[n0029] 180、红外通讯模块。
[n0030]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n003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包括外壳110、充电器120、控制模块130、充电电极140、定位标识区150、电源线160、应急充电线170及红外通讯模块180;
[n0032] 所述充电电极140、定位标识区150及红外通讯模块180设置在外壳110上;
[n0033] 所述充电电极140通过充电线连接于充电器120;
[n0034] 所述控制模块130通过连接线连接于充电电极140、充电器120及红外通讯模块180;
[n0035] 所述应急充电线170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器120,另一端设有应急充电插接口171;
[n0036] 所述电源线160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模块130,另一端设有与应急充电线170上的应急充电插接口171对应的电源插接口161;
[n0037] 所述应急充电插接口171与电源插接口161可拆卸连接。
[n0038] 当正常为机器人进行充电时,应急充点电通过应急充电插接口171与电源线160的电源插接口161进行连接,充电器120为控制模块130供电,机器人通过定位识别区进行对充电桩进行定位,然后到达到充电桩的位置,充电桩上的控制模块130通过红外通讯模块180与机器人进行红外通讯,判断机器人是否对其外壳110上的充电电极140,当判断对齐后,控制模块130控制充电器120为充电电极140供电,进而为机器人进行充电;而当充电桩需要为机器人进行应急充电时,只需要将应充电线的应急充电插接口171与电源线160的电源插接口161断开,将应急充电线170的应急充电插接口171插入机器人的应急充电口,此时充电进入应急充电模式,通过应急充电线170为机器人直接供电,而当为机器人应急充电完成后,将应急充电线170的应急充电插接口171重新连接于电源线160的电源插接口161,使得充电桩可以进行正常通电。无需另外准备其他充电线为机器人进行应急充电,使用方便,同时避免应急充电线170丢失的隐患。
[n0039]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应急充电线170的收纳,所述外壳110上设有应急充电开槽111,所述应急充电线170的应急充电插接口171及电源线160的电源插接口161均设置在应急充电开槽111内。通过将应急充电线170的应急充电插接口171及电源线160的电源插接口161均设置在应急充电开槽111内,便于应急充电线170的收纳。其中,所述电源线160上的电源插接口161固定设置在应急充电开槽111内的侧壁上。通过将电源插接口161固定设置在应急充电开槽111内的侧壁上,便于应急充电线170的应急充电插接口171的插拔。其中,所述应急充电开槽111上设有槽门。通过设置槽门,避免线路外露,减少安全隐患。
[n004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准确判断机器人是否对其充电电极140,所述红外通讯模块180设置在充电电极14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将红外通讯模块180设置在充电电极14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当机器人充电桩的红外通讯模块180进行通讯时,可以准确判断机器人是否对齐充电电极140,使得为机器人充电更准确。
[n004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机器人对充电桩的定位更准确,所述定位标识区150为两个以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标识区150,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准确识别充电桩的位置。
[n0042]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充电器、控制模块、定位标识区、充电电极、电源线、应急充电线及红外通讯模块;
所述充电电极、定位标识区及红外通讯模块设置在外壳上;
所述充电电极通过充电线连接于充电器;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连接线连接于充电电极、充电器及红外通讯模块;
所述应急充电线的一端连接于充电器,另一端设有应急充电插接口;
所述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模块,另一端设有与应急充电线上的应急充电插接口对应的电源插接口;
所述应急充电插接口与电源插接口可拆卸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应急充电开槽,所述应急充电线的应急充电插接口及电源线的电源插接口均设置在应急充电开槽内。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上的电源插接口固定设置在应急充电开槽内的侧壁上。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充电开槽上设有槽门。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通讯模块设置在充电电极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识区为两个以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4407955U|2015-06-17|快速充放电移动电源
CN214337623U|2021-10-01|一种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
CN206132088U|2017-04-26|一种测量设备的供电结构
CN207251228U|2018-04-17|背负式电源系统
CN210350032U|2020-04-17|一种自带充电器的锂离子电池组
CN202333860U|2012-07-11|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的充电对接装置
CN204651426U|2015-09-16|充电电池
CN213602437U|2021-07-02|机器人充电桩
CN201668350U|2010-12-15|智能吸尘器自动回充座
CN212517713U|2021-02-09|一种用于电池的充电连接线
CN214380148U|2021-10-08|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
CN213304541U|2021-05-28|锂电池电源转接线连接器
CN111063956A|2020-04-24|一种自带充电器的锂离子电池组
CN210296668U|2020-04-10|一种便携式蓄电池充放电连接装置
CN211125724U|2020-07-28|一种新型锂电池组模块
CN214411305U|2021-10-15|一种通用接口的可充电电池
CN214479693U|2021-10-22|带开关充电座
CN211125904U|2020-07-28|一种可插拔式无线网络和定位的蓄电池
CN208352680U|2019-01-08|智能化、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
CN106168494B|2019-04-09|一种测量设备的供电结构
CN211151577U|2020-07-31|一种有线充电、无线充电双路同时快充设备
CN213402474U|2021-06-08|具有智能usb识别芯片的功能检测电路
CN206640345U|2017-11-14|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电池组
CN207442496U|2018-06-01|一种基于智能互联的电池安全充电系统
CN210806784U|2020-06-19|一种自适应充电带通讯功能的电池充电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00707.4U|CN214337623U|2021-03-09|2021-03-09|一种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CN202120500707.4U| CN214337623U|2021-03-09|2021-03-09|一种便于应急充电的机器人充电桩|
[返回顶部]